新闻
走进“ 马戏之乡”宿州埇桥
2016-12-27 20:50
走进“ 马戏之乡”宿州埇桥
宿州市埇桥区是我国唯一的“中国马戏之乡”,马戏表演占全国马戏演出市场的70%,一些农业村落形成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马戏产业集群,从埇桥区走出去的300多个马戏团每年揽金数亿元。 2008年,该区马戏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随着国家动物保护政策的强化,马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、传承、创新面临新问题。普普通通的村庄里,竟生活着几百只狮子老虎和数量可观的狗熊、猴子等,每天在村民的房前屋后进行“才艺训练”。这样的“奇观”就出现在宿州市埇桥区农村。
人与兽亲密接触
初冬,村村通公路上,不时见到几只穿花衣的猴子学踩高跷;村口的晒场边,胖乎乎的狗熊灵巧地跑步跨栏;农家院子里,狮子老虎憨态可掬地直立迎宾……在埇桥区蒿沟乡和桃沟乡的村庄里,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甚至心有灵犀的景象十分感人。
“宿州市埇桥区皖北动物表演团”的团长---李同海,家有7头狮子和6只老虎,其中一头小狮子只有2个月大。记者来到院子时,几个孩子正在母狮眼前逗小狮子玩,一点也不害怕,小狮子四脚朝天地“卖萌”,母狮则趴在狮舍里惬意地看着这一切。
“小狮子、小老虎一生下来就由人喂食、洗澡、抚摸,和人感情深着呢。它们的个性特点、生活习性,我们也了如指掌。 ”李同海把小狮子搂在怀里,亲热得像爷孙俩。
不过,当记者走近狮舍时,成年的狮子却一跃而起,双目圆睁。
“别担心,它们是在和你打招呼呢!俺给它们都起了名字,你叫一声‘戴瑞’试试。 ”听李同海这么一解释,记者就唤了一声 “戴瑞”,只见一头狮子连连点头,乖巧多了。
“这些狮子、老虎可全都是有 ‘户口’的。 ”李同海指着一头狮子的脖子说,“它的户口本就打在这里。 ”原来,这些“百兽之王”还没出生时,主人就要将信息上报至国家林业部门,并领取特制的芯片,它们出生不久,这代表身份的唯一芯片就要植入它们体内,确保林业部门能随时追踪。这些动物死后,主人无权自行处理,必须交给林业部门统一处理。
“这些大家伙可是宝贝,每月仅‘伙食费’就要三四万元。 ”李同海一边给狮子换水一边说。为了让猛兽吃到“营养早餐”,李同海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集市买活鸡和上等猪牛肉,并且决不允许带一丁点肥肉,“怕它们吃了拉肚子”。为了让猛兽有个干净居所,李同海每天都要把笼舍打扫得很干净。
正说着,李同海逮了一只咯咯叫的公鸡,朝老虎“来财”扔了过去,只见“来财”接过以后不紧不慢地褪尽鸡毛,然后蹲下来慢慢享用。 “老虎吃鸡可刁着呢,非要自己拔光毛才吃。 ”李同海笑道。对于刚产崽的母虎,老李还会为它们伺候“月子”,喂肉时要剔掉所有骨头,生怕把母虎噎着。
“动物生病是俺最揪心的事,边抱着动物吊水边流泪是常有的事。 ”;李团长的夫人说到这里有些动情。一天夜里,她披着衣服查看狮虎时,发现一只幼狮和一只幼虎情形不对,赶紧用消炎药对付一阵,次日天不亮就紧急联系河南郑州动物园的专业人士前来诊断。这期间,李夫人天天陪护在生病狮虎旁边,人瘦了一圈。 “现在,俺聘请了宿州市一名专业兽医,让他随时为动物跟进治病。 ”李团长的夫人说。
在动物养殖中,还引入了高科技。李同海在虎舍里安装了监控探头,通过电脑就可看到它们的一举一动。母虎和公虎交配期间,人绝对不能靠近,但又必须密切监控,防止它们因“感情不和”而打架。母虎产崽后,李同海和家人白天黑夜都得盯着电脑屏幕,一旦发现母虎压着了幼虎,就立即采取救护行动。 “过去养孩子也没这么细心啊。 ”李同海打趣道。
